close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1941 年出生於大阪的安藤忠雄,雖然沒有讀過大學,但是透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求學歷程,以及對建築領域研究的不懈努力,獲得了世界上所有的頂級建築獎項,包括1995 年的普立茲克獎。

安藤以他對光影、空間、色彩和材質的獨特運用建立了自成體系的建築美學,後續設計以清水混凝土為主要建材,廣為世人所知。

 

在初始設計的許多小型住宅中,1976 年,住吉的長屋獲得大量好評,使安藤贏得1979 年度的日本建築學會獎。

安藤認為融合在自然中的生活才是住宅的本質,中庭作為連接許多純粹空間動線上的主要連接點,陽光也從此處開口大量灑落在建築內部。

在以最極限的空間中體會垂直與水平向度的極度擴張空間與自然嚴峻的溫柔變化。

從此案之後安藤確立了「清水混凝土」以及幾何形狀的風格在許多設計案中持續不同的發展。

《住吉的長屋》

 

後續的許多設計案當中,光和自然以及清水混凝土等材料強烈的融入安藤的設計案之中,著名的光之教堂即是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選用單純的清水混凝土當基底,配上黑暗之中的灑下的一道光,從十字中央投射在黑暗的空間內部彷彿得到啟示般的神聖感使人身心靈淨化。

「我相信神聖空間與自然存在著某種聯繫…,我認為當綠化、水、光和風,根據人的意志從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來,他們就趨向了神性。 」--by安藤忠雄

安藤早期以小住宅做為人生開端而出名,中期是教堂等與宗教相關的建築,後期則是公共建築為主,為大眾重新定義空間的變化。

 

《水之教堂》

 

《風之教堂》

 

《光之教堂》

 

《海之教堂》

 

 

 

建築大師|伊東豊雄

1941年於京城(韓國首爾)出生,隨後世界大戰爆發後在父親的安排下回到日本,在日本長大。在求學當中經過許多的經歷後,轉而在建築發展,1986年伊東豊雄的作品《風之塔》引起世人的注目,2000年完工的《仙台媒體中心》設計案使他獲得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2013年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現今在建築業界當中佔有一席之地。
 

從住宅案開始,使用的材質從混凝土漸漸轉至金屬較輕質的建材,也開始接觸較多非住宅設計案件,1978年名古屋的PMT大樓,伊東將不同空間機能的量體重疊之後再拖開,接著再進一步將下層部與上層部賦予不同的波型,以「實現輕盈的立面」為建築的主要設計目標。
他表示為了將建築物立體性格加以消除,並且讓視覺上產生解體效果,而設立了那片具有搖曳表情的牆壁。

《PMT大樓》

 

1978年在橫濱的風之塔在材料的使用上沖孔鋁板,使整體造型為透明圓柱狀,夜晚會因為時間、噪音、風速等變化,利用燈光將其非物質化轉變而成為周遭環境的反映。讓看起來很堅固的型態在都市空間加以解體,並流瀉出去的意圖。並在2006年獲得了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金獎。

《風之塔》

 

2000年的仙台媒體中心,伊東以「悠游的水藻撐起樓板」的概念所發展出來的這個設計案,成就了新型的多米諾系統。

作為與外界之介面的建築表層,以視覺通透的玻璃來處理,讓內部與外部的空間相互滲透,成為一個包容涵蘊外在城市活動的場域。到了傍晚,從這棟建築的外側加以眺望的話,會比白天更來的容易了解空間的全體。

由於整棟建築物的內部空間完全沒有任何分割,最大的意義即在於瓦解現代主義建築中傾向以機能作為建築計畫之根據,所容易發生的空間局限。這樣的內部空間打破了空間層級的限制,透過家具的配置來誘發空間中的活動及當中的流動性。

伊東從以前到現在在材料及設計上持續的不斷突破自我,早期的設計偏向於輕質、簡約、穿透、流動性;中期以極簡、純粹、抽象性的空間變化著;後期更以有機而充滿生命力的仿生建築持續變動著。

《仙台媒體中心》

《仙台媒體中心》

《台中歌劇院》

 

※本文部分資料及照片引用自網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建築師
    全站熱搜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