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比意最廣為人知的建築案例「薩伏伊別墅」,建築設計充分發揮了框架結構的特點,由於牆體不再承重,可以設計大的橫向長窗。他的設計有些不被當時人所接受,許多設計被否決,但這些結構和設計形式在以後被其他建築師推廣應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柯比意的建築風格有了顯著的變化。

爍古震今的廊香教堂(1954年完工)—偉大的盛宴

當時一位考提耶神父,一直深信,宗教之美,應該與時俱進,才能將信仰,深入時代,久遠傳承。受到考提耶神父的邀請,無神論主義的柯比意經過說服之後,跳脫「教堂」既定的框架,充滿現代主義與藝術融合的廊香教堂誕生。

文章標籤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築不應該只是一個提供人們居住的處所。

以下要介紹的建築師,藉由對於空間所給予心靈感受掌握得相當精準。

讓到訪者直接感受到空間所但來的心靈衝擊。

一起來遊歷  Daniel Libeskind 的猶太博物館吧!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方極讀書會中,我們認識了幾位建築大師,對其的生平及設計風格有了大略的認識。

今天透過閱讀大師經典之設計,深入了解細部設計的內涵。

義大利建築界殿堂級人物Carlo Scarpa的建築,是以石頭為主堆砌而成的詩,每一個凝結了時代記憶的細部,皆有如建築之詩的語言重心,各自展現其獨特的脈絡。Scarpa的設計可以看做是威尼斯文化、藝術的切片。所有被放入的元素雖屬於過去,卻脫離了傳統轉化為新的表現,由此通向未來。本文摘自《空間中流動的詩性》,從斯卡帕建築風格影響深遠的兩個方面,詩歌與威尼斯出發,追溯斯卡帕的建築足跡,更反思他對傳統、對文化的考量。

Carlo Scarpa:「形體是簡單而純粹的,它不是完整的群體,每個形體都指向其複雜性,並最終被複雜性聯繫在一起。所以每個人所見到的就是一些本質元素的交叉、關聯,用這種複雜性的關係暗示其基礎的結構。」

文章標籤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遊玩式現代地景

基地環境介紹

本案位於三重市都市計畫區之西北隅,屬集合住宅新建工程。周邊多為住宅商業建築群,附近的公共空間多以帶狀步道空間為主。本基地規劃後東側退縮出16*20米的口袋型空間供公眾使用,在都市空間中留設出呼吸的一隅。

由於基地的鄰地經營幼稚園,因此業主有意將本案建築部分空間作為托兒所做為配合,希望能在開放空間中能規劃出供幼童活動的場域,提供附近居民休憩遊玩的空間。

文章標籤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案位於宜蘭工業區一座廠房內,中央方形空間提供員工休憩使用,四周圍密集繞辦公室、員工餐廳及佛堂,綠化較為缺乏。如何同時沉澱工業區嘈雜的環境氣氛與緊張的辦公步調,及呼應左側佛堂的設置,為此,富有禪意的日式庭園為本案主要的設計走向。

(網路意象圖片)

迴廊式樓層配置使得空間隔而不斷,臨辦公室三面種植喬木圍塑空間創造庭園內及辦公區的隱密性,唯左側佛堂視覺最為開闊,木平台由此向外鋪設,作為內外延伸的功能,半戶外穿廊減緩人們行走步調,紓解工作壓力。

文章標籤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地座落在台北師大商圈附近的巷弄裡,為5層樓的私人住宅。業主為50多歲的兩夫妻,一生住在都市裡,心中卻嚮往自然。

 

文章標籤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業周刊曾經做過調查:有一個世代,是台灣當時第一代中產階級,他們出生於戰後嬰兒潮時期。這群人平均介於50歲至64歲之間,除有著超越銀髮族與年輕人的消費力之外,時尚流行品味不亞於年輕人,是重視生活品質的族群,這群人將主導未來15年的消費市場。

在此本案將定位於未來的高齡化市場需求,提供高品質的居住環境,高齡者酒店式公寓為定位,進行規劃設計。

 

 

文章標籤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1941 年出生於大阪的安藤忠雄,雖然沒有讀過大學,但是透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求學歷程,以及對建築領域研究的不懈努力,獲得了世界上所有的頂級建築獎項,包括1995 年的普立茲克獎。

安藤以他對光影、空間、色彩和材質的獨特運用建立了自成體系的建築美學,後續設計以清水混凝土為主要建材,廣為世人所知。

 

文章標籤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築詩哲  路易斯康

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建築師之一,發展出一套嶄新的理論性和造型的語言為現代建築注入新的生命。由學者出生,因此對於建築有相當獨到的思考並在建築界擁有詩哲的封號,他排斥那種建築師應該始終使用最高效的現代建築材料的想法,他教導學生與材料對話,並試著中獲得啟迪其設計以多重的空間組構及精湛的光線處理手法為標誌。

沙克中心是相當重要的作品之一,這個作品獲得世界十大現代代表建築的殊榮,在設計的最初業主沙克博士要求建築可以展現出醫學科學的人文意涵。這個作品將整片天空、大海跟建築的連結起來,加上兩旁厚實的框,把景緻框起來,把大自然的力量凝聚成很強的焦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多變的景致。

文章標籤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恆的建築詩人-王大閎

1918年出生於北京,因父親王寵惠職務的緣故王大閎曾短暫於上海與蘇州度過中學以前的成長階段。

1934年便遠赴瑞士栗子林中學念書,兩年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念建築系。

1941年再到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並師從德國包浩斯創辦人葛羅培斯,與貝聿銘為同班同學。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