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玩式現代地景

基地環境介紹

本案位於三重市都市計畫區之西北隅,屬集合住宅新建工程。周邊多為住宅商業建築群,附近的公共空間多以帶狀步道空間為主。本基地規劃後東側退縮出16*20米的口袋型空間供公眾使用,在都市空間中留設出呼吸的一隅。

由於基地的鄰地經營幼稚園,因此業主有意將本案建築部分空間作為托兒所做為配合,希望能在開放空間中能規劃出供幼童活動的場域,提供附近居民休憩遊玩的空間。

(手繪空間意象圖)

國外遊具案例參考

不同於台灣的模組化塑膠製遊具,國外的遊具相對之下除了型態較豐富外,所提供孩童的體驗也較多樣,甚至不多琢磨使用行為設計,讓孩童可以藉由想像力與遊具發生各種異想不到的可能。

而在顏色的選擇上也較大膽,但也強調整體景觀視覺和諧,因此整個公園不會因為色彩而顯得凌亂不堪。

 

(BIG團隊所設計之Copenhagen's new Superkilen公園,摘錄自網路)

(野口勇設計之札幌莫艾雷沼澤公園,摘錄自網路)

(草間彌生設計之沙坑攀爬遊具,摘錄自網路)

 

(playgrounds in Singapore)

設計發展概念

在空間一開始的設計想法上,為轉化鄰近的較為緊湊的節奏感,因此本口袋型空間我們希望以柔軟的曲線軟化場域氛圍,緩和空間的步調,提供居民一個適意愉快的休閒場所。

而在遊玩空間中希望提供孩童一個充滿趣味,並讓孩子能在嬉戲時藉由攀爬、停留、遠望、溜滑等不同體驗片段,組成一個完整的、充滿探索性的遊樂感受。

因此我們在這個口袋型空間以地景手法設計適合孩童使用的游玩式設計,希望可以提供孩童除了室內以外的選擇,老師也可以帶著小朋友就近體驗戶外,並同時也提供鄰里可以休憩的空間。

(平面彩圖)

 

(3D鳥瞰圖)

遊具設計上,由於塑膠遊具有不耐維護的特性,且在材質上塑膠的觸感,對於孩童在使用上沒有磨石子材質親合,因此設計上希望以不同於當今罐頭模組化的遊具,改以傳統的磨石子溜滑梯方式結合坡地、綠帶、喬灌木及地景雕塑營造活潑而親切的遊戲環境。並也希望藉由新穎並具有趣味的設計手法將傳統材料再次呈現在遊玩空間,讓這些充滿許多人兒時回憶的記憶以新的造型繼續傳承下去。

(3D透視圖)

口袋公園中的廣場結合座椅及樹穴綠帶,提供居民休憩的場所,且這些座椅鄰近孩童的遊戲區,提供看顧的家長一個舒適的停留空間。

(3D透視圖)

游於藝的設計目的

本設計希望藉由地景式景觀結合遊具,讓孩童遊玩時的空間體驗,透過五感的刺激,激發對於環境的感知能力。

使孩童在遊玩的同時能夠達到刺激感官、社交互動、激發孩童創意以及啟發美感等目的。

(3D透視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景觀設計
    全站熱搜

    fram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